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如何進一步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以新能源車產業為例,汽車企業需要融合多種變革性技術,著力筑牢長板、鍛造新板,特別是在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和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雙智”技術,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等方面實現融合創新,同時優化生產過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筆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國車企善用新質生產力,憑借技術上的優勢,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累積起了向上新動能。

在新能源換電領域“獨樹一幟”的蔚來汽車,繼長安和吉利之后,又與奇瑞、江淮達成了合作,憑借規模和網絡效應獲得了廣泛支持,共同推動我國換電網絡和標準體系建設向前邁進。智能制造方面,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在全鏈智能化、工藝柔性化、設備先進性、高效產業鏈、低碳可持續等方面達到全球先進水平。無獨有偶,新興造車勢力小米汽車,在最新的SU7車型上也融合應用一系列變革性技術。此外,小米汽車自研一體化電池技術,并首發電芯倒置技術,實現了目前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電池全球最高的77.8%電池集成效率……

當前,新質生產力正在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眾多生產經營領域加速孕育成熟,其發端于“新”,關鍵于“質”,落腳于“生產力”,筆者認為,宜從三個方面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

向“新”方面,聚焦前瞻顛覆性技術研發,做“難而正確”的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破解我國關鍵領域“卡脖子”困境,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建議構建以國家級實驗室為引領,跨領域、跨地區集智攻堅的科技創新體系,同時加強汽車、頭部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驅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創新發展。

提“質”方面,暢通融資渠道,強化金融支持,加強資本“源頭”供給。創新提質意味著技術迭代快、資金消耗大、產業化風險高。資本市場則可發揮獨特優勢,一方面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另一方面,為科技創新營造具有包容性的環境。建議暢通信貸、債券、股權三種融資渠道、利用國際國內兩類資源、形成正向引導和激勵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鼓勵企業開辟新賽道,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提升競爭力和抗壓性。

促“生產”方面,搭建高效協同的產業體系,實現良性循環發展。新質生產力與產業新賽道相伴而生,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這就要求汽車行業要暢通科技與人才的良性循環,營造鼓勵大膽創新的氛圍,打破同質化“內卷”競爭,更好滿足消費者訴求,從而推動我國汽車產業提質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和持久動力。